[2024年6月11日•香港] 深港智能網聯道路實測預研上週五(6月7日)成功在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區域開展,印有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簡稱「香港應科院」)及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智城集團」)標誌的香港制式車聯網右舵巴士,與深圳制式車聯網車輛協同完成多種路況場景下的測試和數據採集。
深港跨境智慧出行值得期待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行政總裁葉成輝說:「應科院致力研發創新技術,期望可透過科技研發成果貢獻社會,提升公共服務質素及效率,令市民出行更方便、更舒適和更安全。隨着深港跨境智慧網聯項目發展日趨成熟,相信很快能為兩地市民帶來更佳的智慧出行體驗,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河套深港『半小時科研互動圈』的格局下,促進深港更繁頻緊密的人才交流交往、物資雙向跨境,推動深港優勢互補、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為大灣區『9+2城市群』發展新質生產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他表示,香港應科院與深智城集團、招商新智、冠忠巴士等合作夥伴在深港跨境網聯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領域緊密合作,包括在深港兩側河套區進行預研、測試跨境網聯自動駕駛(即「車路雲一體化」)關鍵技術,有助實現深港跨境互通,推動深港兩地的運輸服務應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技術。「我們期望這些合作有助支援和推動大灣區數字轉型和升級,構建先進半導體和通訊產業生態圈,培育高端人才和促進技術交流,共同打造大灣區為世界級的科技創新平台。」
深港車聯網創科走廊逐年突破
早於2021年,香港應科院已啟動深港車聯網互聯互通項目的相關籌劃及研究工作,在2022年9月,香港應科院和深智城集團正式發佈「大灣區互聯互通路線圖」,並獲深港兩地領導和生態合作夥伴的支持,目前正按着路線圖進行測試,接通香港車輛與深圳車聯網路側設施、邊緣雲以及雲平台;又與合作夥伴共同建設「深港車聯網科創走廊」,逐步與澳門、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實現車聯網互聯互通。
2023年,應科院更與深智城集團、招商新智、冠忠巴士等合作夥伴針對深港跨境公路客貨運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痛點分析和技術突破開展了一系列預研和測試相關工作,包括深港兩側河套實地調研、跨境客貨運與通關場景設計、跨境互通相關技術標準研究等。
實現跨境車路雲一體化關鍵技術突破
「跨境車路雲一體化」牽涉眾多技術、應用難度高,加上香港與深圳在交通系統的重大差異為研發與應用帶來了體系化挑戰,需要在通訊、導航、車聯網、自動駕駛、政策、標準等領域進行技術突破。應科院自今年初深圳辦事處投入運作入以來,便着手進行研發把5G時間敏感網技術(TSN)應用於車路協同領域,以實現可信穩定的V2X傳輸網絡,並提供可靠和精準的時鐘同步保障,推動網聯自動駕駛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此外,應科院在河套地區部署路側設備、網絡設備和自動駕駛車輛,作好準備開展跨境車聯網通訊相關技術的驗證測試,以實現目標於明年落實深港跨境智慧網聯自動駕駛示範專案。
開啟深港應用科技合作新篇章
2023年,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的支持下,香港應科院承擔的 「國際化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機構建設項目」是首個通過深港協同評審的專案,亦成為首批入駐河套合作區的重大科技企業,開啟深港兩地深度合作新篇章。
2024年初,香港應科院在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中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成立了應科院深圳辦事處,加速新型研究和拓展大灣區業務。應科院深圳辦事處研發重點聚焦第三代半導體和新一代通信技術等領域,未來將進一步涵蓋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慧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積體電路及元宇宙等領域。應科院將向深圳辦事處投入研發力量,致力促進產學研發展, 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應用技術研究院。
目前,深圳市正申請成為國家「車路雲一體化」示範城市,藉着香港創新科技優勢、香港應科院車聯網技術研發成果和深圳辦事處智慧城市應用專業力量,將全力推動深圳建設新一代智慧交通、智慧網聯道路,冀明年實現深港跨境智慧網聯自動駕駛。為落實國家「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等戰略的關鍵舉措,源源不斷輸出香港應科院科研產業化成果。
深港智能網聯道路實測預研在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區域開展,香港制式車聯網右舵巴士,與深圳制式車聯網車輛協同完成多種路況場景下的測試和數據採集。
是項測試由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及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合作。
「深港車聯網科創走廊」覆蓋香港沙田測試場、深圳岼山金聯路測試區,以及龍華大浪片區、寶安尖崗山片區、福田中心區和福田深港合作區。
計劃中的自動駕駛車輛將行走福田保稅區物流園至河套香港園區路段,設有四個客運接駁點站,分別位於河套深圳園區、深圳皇崗口岸、香港落馬洲管制處和河套香港園區。